赵智勇(左)与张田欣(右)违反党纪政纪,遭「断崖式」降职。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前日发布消息,云南省委原常委张田欣、江西省委原常委赵智勇被开除党籍。两人还遭遇所谓「断崖式」降级,赵智勇从副省级连降七级,变为科员;而张田欣则连降四级,降为副处级非领导职务。媒体积极配合「释疑」,说他们并未触犯刑律,降级使用「给官员留有一定余地」,但完全符合党内规定云云。
违犯了党纪政纪,但又尚未触犯国法,这似乎是使赵智勇等人处于触法者与普通违纪者之间,既非最严重的,但问题摆在那儿,也不可轻饶,所以要在处分上来一个折中。逃脱了「双开」与坐牢的命运,但从高官变成芝麻绿豆官,虽然是留用了,也堪称「造化弄人」。
但公众也只是从善良的愿望出发,设想此乃中纪委是出于公心的秉公执法,使腐败官员适得其所。两员原省常委之所以被贬,据说是因为他们「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而他们到底谋取了何种私利,公众不得而知。从两人被开除党籍和「断崖式」降级来看,他们所犯的事儿可能也不轻。这种敢于犯事的高官,轻易断言他们没有违法犯罪的情事其实也不合适,很可能只是他们走运,屁股上的臭屎尚未被闻出来而已。但总的来说,公不公正,我们无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这里的一个问题是,对于两高官的处分有根有据,但以权谋私的高官留用公职,这是否合适,本身还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足以遭致开除党籍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从问题的性质来看还是相当严重的,虽然中纪委没有指其「严重」。这种情况要是放在民主政治体中,他们早就要主动辞职了。主动辞职的原因有二:一是辞职避嫌,以便于有关机构展开真相调查;二是一个丑闻缠身的人继续在一个组织或机关里工作,同僚之间和上下级之间都会觉得尴尬。与其害人害己,不如辞职了之,予人方便,予己方便。
中纪委给予高官「断崖式」降级处分,本质上是将高官视同普通公务员,混淆了两类公务员的不同职务性质、责任与责任伦理及其进退规则。按照世界通行规则,公务员分为政务官与事务官,前者即所谓从政者、职业政客,依选举而进退;后者是不问政治的专业公务人员,按资历与考绩而升降。赵智勇和张田欣两人都是省委常委,按国际标准应当属于政务官,这种人只要爆出丑闻,一了百了的办法就是退出政坛。因为你不是事务性公务员,不具备降级使用的资格。现在中纪委祭出个「断崖式」降级,等于是将政务官混同于事务性公务员,实际上是对从政者的责任、责任伦理与进退规则来了个偷梁换柱。
正如舆论担忧的,两个省委常委一个直降为科员、一个直降为副处级非领导职务,首先他们自己是否好意思去「履新」,这本身就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其次,如果他们真的新官上任了,他们以前的手下现在几乎个个变成了上级,如何与他们相处,也真的是一个我们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在古代,高官贬为芝麻官的情况有的年代很普遍,但那时候官少、公务也少,大家在一起混日子倒也简单。但现在上级向下级交办的公务极多,人际关系就复杂起来了。特别是在中国这种讲究资历、面子和长幼尊卑的社会中,倏忽变成上级的手下与遭「断崖式」降级的老领导之间如何相处,就是一件令人伤脑筋的事。这样的安排,似乎不是要解决问题,而是在给大家添麻烦。
根据党内官员分析,这两人今年都已59岁,明年即可退休,实际上他们「不会再回到省委办公了」,而组织部门「有可能会有意淡化任职安排,并逐步过渡到退休」。如此的工作安排,实在是形同儿戏。高官「断崖式」降级使用,岂能占着茅坑不拉屎?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是所有公务员的义务,上班到岗是最起码的要求了。但现在按照党官们的说法,赵智勇们似乎只是到某个部门挂个名,不到岗,不干活,就等明年办理退休手续。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纪律是这样的吗?谁给的他们这个特权?
如此看来,所谓「断崖式」降级,实在是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所谓粉碎「四人帮」后,很多被审查的「四人帮」喽罗都要改名换姓,到一家单位挂名不上班,但可以拿工资和办理退休,算是政治上的胜者给予败者的宽容与优待。但现在是要在政治上回到从前吗?再说纳税人凭什么把自己的血汗钱发给不上班不干事的公务人员呢?谁要是愿意养懒汉和特权人物,那就让有意愿者自掏腰包好了,但千万别慷公家之慨了。
来源:香港东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