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拒绝与胡祖望通信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他拒绝与胡祖望通信
作者:

胡适夫人江冬秀出身的江家,是旌德县的名门望族。繁衍江氏家族的江村,是一个有着1300余年历史的古老村庄。村庄四面环山,林木葱茏;两溪绕村,水清见底。村口几十亩大的聚秀湖,是江氏族人人工挖掘的灌溉工程。

村内祠堂气派,屋舍俨然,田连阡陌,牌坊林立,一派农耕景象,长达十几公里的石板路从村里一直铺设到村外。

江氏族人因仕途商贾发达以后,纷纷回乡办学兴教。清咸丰年间,便有江村书屋、桐竹居、松筠书屋、鳌峰书屋、传泰堂等29间书舍。明清两朝,从江村走出去的进士就有11名。明代有父子进士江汉、江文敏,清代有同科进士江希曾、江联蓉,都是江氏族人引以为傲的话题。

此地有崇山峻岭,流水淙淙,堪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当年胡适娶江冬秀,不能不说也是考虑到了家族背景。

1919年初,胡适回乡探亲,发现江冬秀的堂弟江泽涵是个读书种子,便将这个小舅子带到北方求学。江泽涵果然不负期望,考入了天津南开中学二年级,中学毕业后又升入了南开大学数学系。

在南开,江泽涵幸运地遇上了著名数学大师姜立夫。他毕业后,跟随老师去了厦门大学担任助教。1927年夏天,清华大学向社会宣布该年留美生考送计划,总共四个名额,英文两名,数学、化学各一名。在老师姜立夫的鼓励下,江泽涵报名参加了考试。当年考场设在上海交通大学,由清华大学派人主持考试。正是暑假期间,来自各地的应试学生云集上海,角逐仅有的四个名额,竞争之激烈可以想见。

考试结束后,江泽涵回了一趟家乡。不久,报上公布了考试结果,江泽涵拿到了唯一的一名数学留美名额。

胡适当时正在上海,他在报上看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把喜讯传回了江村。亲朋好友闻讯,纷纷上门祝贺,一时间门庭若市。一位教书先生在院子里高声说道:“这要是在清朝,就是金榜题名了!”随即,南开大学也发来电报表示祝贺。

1930年,留学美国的江泽涵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其研究成果被数学界称之为“江泽涵定理”。1931年暑期,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一年的江泽涵回到国内,应聘到北京大学担任数学系教授。

1937年七七事变,江泽涵带领全家逃离北平,一路辗转回到安徽江村,与父母姐妹在时隔十年之后,为躲避战乱团聚到了一起。

9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聘请江泽涵为数学系教授会主席。江泽涵把长子、三子留在江村,托付给父母和姐姐照顾,便携夫人、次子匆忙赶往长沙赴校授课。

不久,武汉沦陷,日寇逼近长沙,学校再次南迁,一路颠沛流离,辗转抵达昆明。1938年4月,西南联大成立,5月,正式上课。到暑假时,江泽涵才抽出时间赶回江村,把长子、次子接到昆明。

这年底,父亲去世。时隔两年,母亲去世。此时山河破碎,遍地狼烟,交通断绝,二老丧事只能委托姐姐料理。

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解散,各校复原。江泽涵回到北平,担任北京大学理学院代理院长兼数学系主任。

1947年夏,江泽涵被国民政府教育部选派出国进修,在老师姜立夫的劝说下,他去了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院,跟代数拓扑学家霍普夫教授进修。两年后回到北平,新政权建立,继续在北大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三所大学的数学系合并,成立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江泽涵不再担任主任。1955年江泽涵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文革中,江泽涵单枪匹马,冒着风险,坚持偷偷摸摸搞他的拓扑学研究。

因为家中狭小拥挤,他就每日清晨出门,手提一只旧暖壶,穿过北大校园,到教研室查找整理资料,假日也不休息。即使唐山大地震人心惶惶的时候,他也在抗震棚里做他的研究。最终完成了专著《不动点类理论》。

早前,胡思杜自杀的事传到海外后,胡适和大儿子胡祖望都隐约耳有所闻,但又无法证实。胡祖望曾在文革后期,也就是1974——1975年前后,从美国给舅舅江泽涵写信,信的内容主要是了解江泽涵的近况,同时也问及弟弟胡思杜是否还活在世上。

当时,江泽涵一家因为与胡适的关系,被整得几十年抬不起头来,不敢给胡祖望回信。怕再因“海外关系”、“胡适关系”惹出灾祸,江泽涵把胡祖望的来信主动交给了学校领导,想知道学校领导的看法。结果学校没有明确给出答复,江泽涵也就不敢轻意给胡祖望回信。直到1976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环境宽松,江泽涵才与胡祖望恢复了联系。

直到此时,胡祖望才从舅舅口里,证实了弟弟的死讯。对于自己的胆小怕事,江泽涵感到非常内疚。胡适对他是有恩的,当年胡适回乡探亲,发现他是可造之材,于是将他带出偏僻的江村,引领他来到外面的世界,这才使他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1979年9月,江泽涵利用到安徽参加学术会议的时机,在15日这天,与夫人一同回到了老家江村。这是他离乡41年后再次返回故乡。

姐姐早已在老宅的家中等待,一见面,77岁的江泽涵就紧紧拉住姐姐的双手,热泪盈眶,连声叫着“姐姐,姐姐”。中午,江泽涵在姐姐家中与亲戚们共进午餐。席间,他不停地询问“这是谁?是哪家的?”下午,拍合影照,江泽涵让姐姐坐在中间,自己与夫人分左右坐在姐姐旁边,与一众亲戚合影留念。

16日,江泽涵在家人陪同下,在村子里四处走动,寻找童年记忆。

17日上午,江泽涵离开江村。这次回家,江泽涵住宿了两个晚上。从姐姐家出来时,他再次拉住姐姐的手,声音哽咽地说:“姐姐,我要走了”。

江泽涵这辈子欠姐姐的。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因长年在外,父母晚年直到离世,都是姐姐在替他养老送终,尽孝敬的责任。江泽涵对此深感内疚,决心要报答姐姐。姐姐晚年,儿子早逝,祖孙三代一家五口,仅靠儿媳做教师的微薄工资维持生活。江泽涵知道后,主动提出承担姐姐的全部生活费用,直到姐姐过世。甚至姐姐孙子一辈的读书花销,也是他在资助。

感恩者高寿。1994年江泽涵谢世,享年92岁。

2024年09月20日

责任编辑: 吴量  来源:汉嘉女1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3numiprqitxa.cloudfront.net/2024/0927/2108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