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颠倒成为客观以后,主观的为所欲为。可以解释成为客观进步的铁律。自认是历史过程中'理性与道德'化身的中国共产党,以军事夺取政权以后,与残存的中国传统统治模式与政治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全权主义或极权主义的统治,乃是中国史上一个新的现象。他与中国传统中专制暴君的统治不同:它的任意性与强制性尤有过之、在许多不同之中,一项突出的特点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具有强悍(自行其是)、千禧年式的道德优越感而政治性极强的乌托邦性格。
(这样的乌托邦性格是以毛泽东所承受的五四全盘化反传统主义为背景的。到了文革期间,毛的整体主义的反传统主义文化观不但包括中国的旧思想、旧风俗、旧文化、旧习惯,而且也包括布尔乔亚的西方以及'苏修';于是,在毛的头脑中,当所有旧的东西都被铲除以后,未来是有无限可能的)。"(第138页)
"强势的意识形态有高度的自我封闭性(越强势的意识形态,其自我封闭性越高),它往往与现代知识隔绝,甚至与常识隔绝。因此受到强度特高的意识形态支持的革命,便往往犯了重大的错误,带来了重大的灾难。这是为了促进进步而形成的意识形态所产生的吊诡。"(第198页)
从思想意义上来说,现代极权主义创自于列宁主义。
创造性多元转化
林先生是反对整体主义的反传统,他不认为有整体主义的办法,他提出创造性的多元转化。
林先生认为、"务实的、多元的'创造性转化'的途径,一方面可使我们从'全盘西化'与'新传统主义'之间紧绷着的、僵化的意识形态论争(或形式主义谬误)中缓和下来(或解放出来),以免重蹈上几代知识分子的覆辙;另一方面,则可使我们站在切实了解繁复的中西传统的基础上与关怀中国未来的前提下,实质地解决中西思想、文化、政治与社会的选择性汇通与接榫的问题。……
"'创造性转化'并不以改造思想为优先,但也不认为思想与文化完全是政治、经济、社会的副产品。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有两点:1,'创造性转化'是一个导向,并不是一个蓝图。它提供中国文化、思想、政治与社会如何进展的方向。但它本身,并不指导每一项进展的细节步骤。2,这里所谓传统质素的重组与/或改造,不可含有任意性——不是任何传统质素的重组与/或改造都是'创造性转化'。因为它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a,有利于自由与民主制度的建设,以及有利于符合自由与民主原则的文化与思想的发展;b,传统的质素在'创造性转化'中,不但不可丧失它们的纯正性,而且能够更进一步——创造地——落实。"(第46-47页)
过份厚重的帝制专制传统
我很同意林先生的基本观点。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危机全面发酵爆发,曾经的帝制专制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儒学(不断改进的儒学,杂以法、道、佛学),表面上看来是"整体主义"的学说。此时,形而下和形而上一起崩溃。
现代先进思想者资中筠曾经说过,经过一百多年志士仁人的努力奋斗,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中国大约形成了中华思想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与西方现代化结合的新的道统和文统。可惜,到了四十年代末,全部被冲垮、摧毁与淹没了。
不是发明中式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人——刘少奇、陈伯达以及毛泽东本人的本事比其他志士仁人大,而是正是在那个时机,毛泽东刘少奇陈伯达及中共提供了这么一个看似能治百病的整体主义的理论、制度和社会。而其他所有人的努力奋斗,从来没有弄出一个整体主义的包罗万象的道统和文统。
这一些,林先生在本书中反复强调,讲得已经很清楚了。
我想补充的是,中国传统的帝制专制政治经济制度及相配套思想文化,二千年传统实在太过厚重,不是外来冲击引起近代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危机全面爆发,或许还能继续拖下去。
当一种能与之契合的西方的现代的意识形态此刻出现,必定会在转型中形成相当强的潮流。如果这股潮流能在军事政治上得到加持,那么它冲垮以致淹没其它一切中国志士仁人百多年努力奋斗得来的各种先进的道统和文统,便是很现实了。
中国的帝制专制传统加上现代极权主义,对两者都是升级。中国人熟悉的帝制专制更加专制了、而马列主义-现代极权主义也走到了顶峰。
林先生强烈反对"整体主义",这世上哪有包治百病的一套理论?任何理论都是有缺陷的,都应该是开放的。因为人们的认识不可能穷尽这世上的全部真理和真相。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能,哈耶克理论同样不能(现在的简中圈里有些有反思的自由思想者,有点把哈耶克思想推向极端了)。
如今(毛泽东去世至现在),中国大陆陷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全面危机已经显现无疑,四十多年来中国的清醒者仍然在寻找思索中国转型的出路。切记,不会有一整套整体主义的理论来代替中式马列-毛泽东思想的,能够行之有效转型的必定是多元的在各个领域中逐渐显现出来的。
然而,我不同意林先生认为"全盘西化"也是整体主义,也是要不得的。
我以为,中国的帝制专制太强大了,何况其中自由民主宪政的元素因子极少,只有全盘西化,才能扭转帝制专制的势头。
我当然知道,不管中华文化思想能不能够整体转型,中华文化毕竟博大精深,也有精华。即使将来中华文化思想作为整体无法转型,像历史上许多古文明那样毁灭了,中华文化的优秀因子还是会在其他现代文化中流传、延续。如果中华传统在今后五百年里一旦转型成功,那么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精华必然在现代普世文化思想中继续。那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我为什么仍然坚持现阶段的全盘西化呢?因为,只有"取法乎上"',才能"仅得其中",如果不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全盘西化,那么只能"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了。